保存桌面

文学遗产

首页 > 投稿须知
《文学遗产》投稿须知
提示:《文学遗产》投稿需先进行学术不端检测,查重需低于10%。需要按照投稿格式进行撰写,论文可以先进行排版,整理好再进行递交。
1、文稿应资料可靠、数据准确、具有创造性、科学性、实用性。应立论新颖、论据充分、数据可靠,文责自负(严禁抄袭),文字要精炼。
2、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,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。作者姓名、单位、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,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,排好先后次序,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。
3、文章要求在2000-2400字符,格式一般要包括:题目、作者及单位、邮编、内容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参考文献等。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。
4、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,尽量少而精,表格使用三线表;图要使用黑线图,绘出的线条要光滑、流畅、粗细均匀;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》为准,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。
5、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,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,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。
6、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,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。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,不同意收录的稿件,请在来稿中声明。
论文采用word格式发送投稿写明联系方式:电话、QQ邮箱等,以便确认联系,编辑会根据您的要求,安排审稿,回复审稿结果。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。
一、“内容提要”和“关键词”
(1)“内容提要”限300字以内,摘录文章主要观点。
(2)“关键词”限3-5个,应是词或词组,不能是短语。
示例:
内容提要  李云翔是《封神演义》的修订、写定者和评点者,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,目前学界所知甚少。根据分散在海内外的李云翔所编著的一些书籍中的材料,对李云翔的生平、著述和交游进行辑考,大致可以考知李云翔的生平事迹,同时对涉及《封神演义》的一些问题的重新认识,如《封神演义》的成书与刊刻时间、李云翔是不是《封神演义》的主要写定者等有重要意义。
关键词   李云翔  《封神演义》  事迹辑考
 
二、“作者简介”
格式是:姓名,工作单位,职称(在读学生可注“博士研究生”或“硕士研究生”),代表作。“作者简介”四字用方括号,女性需要注明性别,单位保留一个,代表作保留一个;介绍论文称“发表过论文……等”,介绍专著称“出版过专著……等”。
 
示例:
[作者简介]葛晓音,女,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。出版过专著《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》等。
[作者简介]刘跃进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。发表过论文《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》等。
 
三、注释
(一)本刊注释包括随文注和当页脚注。当页脚注数字与文字之间空一格,宋体,序号用圈码(①②③等)标识,每页单独排序。随文注体例复杂,须由编辑添加,作者来稿一律用当页脚注即可。
(二)论文附注课题名称,在标题右上方以星号标识,并作为第一个脚注;内容最多三个(一般保留国家与省部级以上课题)。格式为:本文为国家/某省/教育部某项目“*********”(项目编号******)阶段性成果。国家或省部级单位名称应按照项目正式文件使用的名称著录,不随意使用简称,如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”不简称为“国家社科基金”。单篇文章获资助的附注,视为上述体例之变体。
示例:
*  本文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(项目编号2012WYB27)。
* 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“元好问《中州集》点校笺释”(项目编号14YJA751034)阶段性成果。
* 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“明清戏曲宗元研究”(项目编号11BZW061)阶段性成果。
(三)论文注释体例,请依照下列规定:
1.同一篇文章中,注释首次引证专著,应包含八个要素,即:
(1)作者:包括撰著者、编者、译者、整理者等完整信息,多项之间用逗号隔开。
(2)著作名称:以版权页为准,主、副标题要齐备,注意副标题是用冒号还是破折号引领;诗文集中的分集书名,可注在总书名后面,用分隔号隔开,如“白居易《白居易集·白氏长庆集》卷三九,中华书局1979年版”。
(3)古籍卷次:用简式汉字,如“卷一〇三”,整理本古籍也要注;《全宋诗》等现代著作,虽然模仿古籍分卷形式,但其卷次可注可不注。
(4)古籍篇题:史书篇题要按原书形态使用全称,如《史记》中的《刘敬叔孙通列传》不要写成《叔孙通列传》;如是笔记、诗话等分条编纂的古籍,可注为“‘某某’条”。
(5)出版单位:不要使用“三联书店”“国图出版社”“北大出版社”等简称;外国出版单位须加国名;台港澳出版单位不需要加“台湾”“香港”“澳门”;中国台湾地区出版单位如与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单位存在同名情况,须加引号,如“台湾‘商务印书馆’”。
(6)出版年份:古籍和民国线装书用年号纪年,现代装帧统一用公元纪年。
(7)册次:所有分册书籍皆须注明册次,并注意原书是用“上”“中”“下”还是用数字,如用数字,则脚注中统一用阿拉伯数字注明;古籍原件不需要注册次。
(8)页码:期刊、集刊、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不需要注页码;古籍原件注当卷页码,用a、b注明正反面),用“叶”不用“页”。
再次引证时,可省略作者、出版单位和出版年份。作者与著作之间不用标点符号。
示例:
①首次引证:
司马迁《史记》卷四七《孔子世家》,中华书局1959年版,第6册,第1921页。
梁玉绳《史记志疑》卷二九《孔子世家第十七》,中华书局1981年版,第3册,第1119页。
②再次引证:
《史记》卷四七《孔子世家》,第6册,第1921页。
《史记志疑》卷二九《孔子世家第十七》,第3册,第1119页。
2.注释内容若是间接引用、转述介绍、详细解说或表格说明等,可用“参见”字样。
示例:
参见文后附表《<白氏文集>前四卷抄本、刊本卷首标注对照表》。
3.丛书、论文集或其他类型书籍的析出文献,为简洁方便,统一不用“参见”或“载”。
示例:
彭百川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六,《丛书集成续编》,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,第275册,第313页。
王俭《春日家园诗》,逯钦立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,中华书局1983年版,中册,第1379页。
4.图书“增订本”“修订本”之类的信息一般加括号后放在书名号外面,如《追忆王国维》(增订本);多部书合刊本,只写有关者,其余的加括号说明即可,如王先谦《庄子集解》(与刘武著,沈啸寰点校《庄子集解内篇补正》合刊)。
5.著者、校点者、译者等信息,统一放置在书名前面。著作者之后用逗号,多名著作者之间用顿号,多名译者或笺注者等之间也用顿号;著者、注者、疏者并列时,三者之间用逗号;同时著录作者、译者、笺注者时,“纂辑”“编著”“笺注”“主编”“辑录”等仍按原书著录。
示例:
钱锺书《谈艺录》(补订本),中华书局1984年版,第341-342页。
苏轼著,王文诰辑注《苏轼诗集》,中华书局1982年版,第5册,第1400页。
[美]爱德华·希尔斯著,傅铿、吕乐译《论传统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,第153页。
6.一本书的序言、附录出注,“序言”“附录”等词要加引号,但如果“附录”二字后有具体标题,则“附录”二字不加引号。格式为:
《戴良集》附录《戴九灵公年谱》,第402页。
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》“序言”,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,第1页。
7.引用古籍之稿本、钞本、孤本、稀见本应注明收藏单位。
示例:
此本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十年(1745)张氏钞本。
8.引用外文文献,应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方式。兹以英文文献为例,应注明作者、作品、出版单位与时间、页码,书名要用斜体。
示例:
M.M.Baktin, Discourse in the Novel,The Dialogic Imagination: Four Essays by M.M.Baktin. Austin: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, 1988,pp.259-422.
9.引用杂志、期刊:
①引用杂志、期刊,注明作者、作品、杂志(期刊)名称与刊期,不标页码,不必注明“某某科学版”。
示例:
刘跃进《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》,《文学遗产》2003年第6期。
②晚清、民国旧杂志、期刊和港台杂志、期刊需要注明年份、卷数、期数。
示例:
徐中舒《木兰歌再考》,《东方杂志》1925年第22卷第14期。
10.引用未正式出版文献:
①学位论文,应注明作者、作品、所在单位、提交年份与论文性质(硕士或博士论文)、页码。
示例:
傅刚《陆机诗歌简论》,上海师范大学1986年硕士论文,第28页。
②会议论文集,应注明作者、篇名、论文集名称、论文集印制年份、页码。
示例:
杜桂萍《尤侗〈钧天乐〉传奇与明末才子汤传楹》,《中国戏剧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》(上),2014年,第221页。
11.引用报纸,应注明作者、作品、报纸名称、日期。
示例:
刘跃进《文学不能成为负能量》,《人民日报》2014年2月14日。
12.引用电子文献(含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),应注明作者、作品、发布日期、访问路径、引用日期。
示例:
扬之水《两宋茶诗与茶事》,《文学遗产通讯》(网络版试刊)2006年第1期,http://www.literature.org.cn/Article.asp?ID=199,2007年9月13日。
四、数字使用
1.时间
A.干支纪年、农历月日、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等等,应采用汉字数字。非公历年份后面,应用阿拉伯数字注出公元纪年。公元前纪年,应完整写“公元前”三字,不能只写“前”。括号中的公元纪年后面不加“年”字。如:
腊月二十三    正月初五    八月十五中秋
秦文公四十四年(公元前778)
清咸丰十年(1860)九月二十日
日本庆应三年(1867)
B.若农历年底已进入公历新年,则要在农历纪年的年月日后统一括注公元纪年的年月日。如:
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(1901年2月3日)
C.1949年之后只用公历纪年。
D.世纪和年代用阿拉伯数字,如“20世纪80年代”。世纪和年代要分开,不能写成“1980年代”。连续多个年代,用阿拉伯数字,中间用连接号,如“20世纪40—50年代”。
2.统计数据
A.较大或较复杂的统计数据用阿拉伯数字,较小且较简单的统计数据仍用汉字,如:
《汉书·贾谊传》,全文共10055字(此数据包括标点,下同),其中叙述传主生平的文字仅有1355字,颜师古所征引之东汉注释仅有两条五十九字,平均每千字包含注释1.48条,注文43.54字。
B.表格中的统计数据,用阿拉伯数字表示。
3.卷数、页码
A.现代著作及现代整理出版的古籍,其现代装帧形式中的册数有时以“卷”称之,写作“第某卷”,用阿拉伯数字表示;古籍原先卷数,写作“卷某”,用简式汉字表示,阿拉伯数字中的“0”对应的汉字是“〇”,不是“零”。如:
《王国维全集》,浙江教育出版社、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,第1卷
《全唐诗》卷六七五    《明史》卷一〇〇
B.册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,写作“第某册”,如:
《春秋左传注》,中华书局1990年版,第1册
C.著作(含古籍)页码一般写作“第某页”,用阿拉伯数字表示,如:
刘宝楠《论语正义》卷一,中华书局1990年版,第1页
恽珠《国朝闺秀正始集》卷一,清刻本,第1a叶